正视“老漂族”背后的养老新问题
发布时间2018-05-18    来源:湖南日报

  5月13日是母亲节,一个因爱而生的日子。在感恩母亲之时,一个特殊的群体——“老漂”妈妈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对象。在把儿女辛苦抚养长大之后,年迈的她们又背井离乡,帮儿女照顾他们的儿女。

  事实上,“老漂”妈妈的苦与乐,是“老漂族”群体现状的真实写照。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乡打拼。很多父母由于担心子女在外生活无人照顾,或帮子女带孩子,选择离开家乡,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生活。这样一个老年群体,被学术界称之为“老漂族”。有报告指出,目前全国60岁以上“老漂族”多达1800万人。如此庞大的“老漂族”群体,勾画出了当今社会“子女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晚年”的城市另类图景。

  “老漂族”的存在,与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家庭模式息息相关。然而,“老漂族”在城市生活,面临着诸多难题。语言沟通、生活方式、城乡习俗、社会交往等,都会给“老漂族”带来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但与适应新环境相比,精神空虚和情感隔膜,则是“老漂族”所面临的更大困境。

  随着“老漂族”群体日益庞大,如何关爱这个群体,让他们在子孙身边,“只把异乡当故乡”,安享幸福晚年?一方面,要支持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积极组织社区的老年活动,鼓励老人养成新的兴趣爱好,以积极的心态“入乡随俗”。另一方面,子女们需要更理解父母的需求。陪伴是最好的孝心,子女要多了解和满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帮助老人化解不利于身心的不良情绪。

 

  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考虑将“老漂族”,纳入城市养老服务体系,使“老漂族”成为“老归族”。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针对外来老年常住人口的公共养老服务模式,为“老漂族”提供多重服务。同时,尽早推进养老、医疗保险全国联网,免除“老漂族”在他乡养老难、看病难等后顾之忧。此外,还可以有效整合社会爱心资源,将各类志愿者服务引入“老漂”群体,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亲情抚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