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挂钩收入 发展成果“共享”
发布时间2018-03-30    来源:法制晚报社
   日前,人社部和财政部印发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

  5亿多人参加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至少将迎来五大方面的变化:待遇确定、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个人缴费档次标准调整、缴费补贴调整4项机制将建立和完善;同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开展委托投资,实现个人账户基金保值增值。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在2014年建立的,由之前的“新农保”和“城居保”两项制度合并而来。它跟职工养老保险是不同的,其参保范围是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

  也就是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一个兜底式的养老保险,有了它,每个人年老后都有养老保险金可拿。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1255万人,其中,领取待遇人数15598万人,月人均养老金125元,其中基础养老金113元。目前,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为70元/月,这一标准是在2015年从55元的基础上调整并执行至今的。而同期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每年都进行了上涨。

  对于此次人社部要会同财政部,参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标准调整情况,适时提出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调整方案的做法,有专家表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与城乡居民收入挂钩,使居民能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与物价水平挂钩,从而确保购买力不降低;与职工养老金调整水平挂钩,可以避免城乡居民和退休职工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差距扩大。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建立的时候,个人缴费设定为每年100元至2000元共12个档次,并要求省(区、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此次意见再次强调,各地要根据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合理确定和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标准,供城乡居民选择。

  应该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即使通过此次调整也还不太高,但此项制度毕竟才刚刚实施4年,我们既要看它的基数又要看它调整的幅度和频率。“有土不愁种,有苗不愁长”,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和对民生事业的投入增加,“兜底式”养老金定会“水涨船高”。

  本报评论员 杨